當急救人員到達的時候,
名叫Michael 的七個月男嬰正劇烈地咳嗽。
男嬰和母親因為家暴問題被安置在佛羅里達一家庇護中心,
當時他的神智仍清醒,
呼吸還算正常,
含在嘴裡的洗衣球在急救人員到達之前,
已經被庇護中心的工作人員給挖出來了。
男嬰隨後被緊急送往當地的一家醫學中心救治,
不料他的狀況在醫院卻急速惡化,
最後不幸失去生命。
男嬰的母親事後懊悔地表示,
她把放有洗衣球的籃子留在床上,
當時孩子正在旁邊熟睡。
她離開房間一回兒的時間,
等到她回到房間,
孩子正津津有味咬著一顆洗衣球,
而床上還有另一顆已經被他吃光的.....
這位可憐的孩子是美國因誤食洗衣球而死亡的首例,
時間是2013年八月,
距洗衣球在美國上市也才一年的時間而已。
洗衣球是在2012年於美國面市,
但更早之前它其實就已經在歐洲開始銷售。
這種宣稱可以節省清潔劑用量的洗衣球非常暢銷,
但上市後短短的幾年時間內,
就累積非常多幼兒將這些色彩繽紛的球狀物當作糖果,
或果凍誤食的悲劇案例。
和傳統清潔劑相比,
洗衣球如果誤用的話,
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:
包括中樞神經的傷害、呼吸抑制、眼睛的傷害、肺炎甚至死亡。
在誤食意外事件中幼童所占的比例特別高,
往往是常因為好奇,
被長得像玩具或糖果的洗衣球所吸引而誤食,
因洗衣球而造成中毒的事件在近年來引起非常大的關注。
從2012年到2017年(即這些產品問世的頭六年),
美國毒物管制中心(poison control center) 總共接到了72947通有關洗衣球的緊急求助電話。
據統計:
6歲以下的孩子佔91.7%
7-17歲的孩子佔 3.2%
其中有11.5%是故意的
最常見的接觸途徑是吞食(73.3%)其他還包括皮膚、眼睛接觸、鼻子吸入
6歲以下誤用洗衣球的65293個案例中:
55.3%未送醫
34.6%就醫處理後返家
2.2%住普通病房
1.4%住加護病房
48%造成輕微傷害
19%未造成傷害
6.4%造成嚴重傷害
眼睛接觸會比吞食造成更高比例的嚴重傷害 (5% vs 14.8%)
在許多情況下,
孩子容易將包裝鮮豔的產品誤認為糖果而拆開。
在2012年至2015年間,
6歲以下兒童誤用洗衣球的案例增加了一倍以上。
「美國測試與材料協會」因此要求廠商必須使用更樸素、不透明的包裝,
而且包裝必須讓孩子更難拆開。
這項政策推行之後,
從2015年到2017年,
6歲以下兒童誤用的緊急求助電話下降了18%
但年齡較大的兒童和成年人的案例卻上升了。
這個現象也許和「洗衣球挑戰」有關?
2015年開始,
美國青少年間竟流行起將洗衣膠囊含在口中的「洗衣球挑戰」
並在網絡上蔚為一股歪風,
2017年3月還有一個年輕人開直播吃洗衣球,
結果當場中毒送醫。
洗衣球公司特別發公告強調:
「我們的洗衣球是用來洗衣服的!
只能用來洗衣服!
請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!」
在2012年到2017年期間,
共有有八人因誤食洗衣球喪生,
這些死亡案例中有兩個嬰兒,
分別是文章一開頭提到的7 個月大嬰兒Michael ,
和另一位一歲半的幼兒,
另外六個死亡案例是患有失智症、阿玆海默症或發育障礙的成年人。
美國在1970年代《預防中毒包裝法》通過之後的兩三年內,
諸如「阿司匹林」或其他家用化學物品中毒的案例便大幅減少,
據統計下降了40%至55%
研究人員指出:
依此經驗,
洗衣球廠商如果進行更多外包裝設計的改良,
應該可以減少更多誤食的意外發生。
由於洗衣球含高濃縮清潔劑,
毒性比傳統清潔劑更強,
家中有幼兒或判斷力較差的老人,
請務必將其放置在兒童和老人無法取得的地方,
以避免誤食意外發生。
兒童誤食清潔劑該如何處理
依據台灣兒童急診醫學會的建議:
✅發現誤食強鹼、強酸要立即送醫
✅記得攜帶誤食的腐蝕劑一同前往急診
✅停止進食任何飲料及食物
✅可以喝少量清水稀釋
✅禁止催吐
✅也不可以喝酸鹼來中和(因為酸鹼中和會產生高熱,造成更大傷害)
近日看到阿伯誤食洗衣球的新聞,
想起以前在急診室遇到兒童誤食清潔劑的一些慘痛經驗,
特別寫下這篇文章提醒大家兒童誤食的風險。
歡迎分享❤️
參考資料 2019年7月Pediatrics期刊